01她年仅4岁就能写诗,10岁便出版了个人诗集,13岁时,北京大学破例录取了她,16岁时,她的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。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她,成为了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博士,28岁时,她嫁给了53岁的美国学者,这再次印证了北大“美国人才的摇篮”这一说法。这位神童究竟经历了什么,使得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?02中国历史上不乏“神童”的传说,从曹冲秤象到王安石,从司马光砸缸到张居正,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天才。人们熟知15岁考入北大的海子,却很少有人知道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的田晓菲。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天才、神童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“家庭环境”激发了孩子的天赋。田晓菲的父母都是文学创作者,她从小就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,5岁时便展现出了文学天赋。她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培养她的文学才能,只是由于工作原因,在照顾孩子时偶尔提及文学,没想到田晓菲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她在文学方面的悟性和天赋极高,尤其是诗歌创作,5岁时便能自己创作诗歌。据田晓菲的父母回忆,她在小学时便广泛阅读中国古典名著,并在博览群书后开始尝试写作,每天都乐此不疲。这种日复一日的训练,使她的写作水平迅速提升,到了10岁,她在各大报纸期刊上发表的文章,已经集结成5本书。她的父亲将这些作品整理后,联系出版社成功出版,田晓菲因此声名鹊起。人们纷纷将她誉为“神童”,但只有田晓菲自己清楚,她在文学道路上确实有着极高的天赋,但这与她每天刻苦钻研文学、练习写作,密不可分。正是因为她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,田晓菲才没有在别人的夸赞中迷失自我,直到13岁那年,刚刚小学毕业的她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03面对北京大学的破格录取,这对任何学生来说,都是无上的荣耀,田晓菲和家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北大的邀请。尽管她没有读过初中和高中,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文学领域继续深造,也正是因为与同学年龄上的差距和代沟,她几乎没有社交生活,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图书馆中。在北大学习期间,她被同为“北大神童”的海子的诗歌所震撼,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海子后,便经常请海子指点她的写作。海子曾对田晓菲说:“如果你坚持写下去,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诗人。”海子虽然这样预言,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一预言成真,他在25岁那年选择了卧轨自杀,结束了自己如旭日朝阳般的生命。没有人知道,海子躺在铁轨上的那一刻,究竟是解脱还是绝望?许多文学爱好者听到这个消息后,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,而这件事对田晓菲产生了极大的触动,她开始思考“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”。文学从业者的思想往往偏向浪漫主义,说得更直白些,就是有些“偏激”,他们的思想与世俗观点常有冲突,这可能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最大原因。20岁那年,田晓菲远赴美国哈佛大学,并在27岁时完成了博士学业,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博士,在她硕博连读期间,她结识了自己的导师——宇文所安。当时的田晓菲年仅20岁,而宇文所安则是一位45岁的秃顶学者,两人初次见面,宇文所安便对田晓菲产生了好感。04田晓菲从未经历过男女之情,她的心思始终放在文学研究上,面对宇文所安无微不至的关怀,她一直以为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导。直到27岁博士毕业时,宇文所安为她精心准备了一场毕业旅行,这场旅行其实是他的“预谋”,因为他在旅行中向田晓菲表白了。田晓菲从未想过,自己的导师会向自己表白,虽然在这7年的学习过程中,她对这位老师的感情越来越深,但她自己也分不清,这种感情究竟是爱情,还是师生之间的友谊。心思单纯的田晓菲没有拒绝导师,经过一年的相处后,她决定嫁给这位年长自己25岁的导师。婚后第二年,田晓菲随宇文所安加入美国国籍,并将名字改为宇文秋水,她的人生似乎随着名字和国籍的改变,迎来了“新生”。或许得益于宇文秋水深厚的文学造诣,或许得益于她美国丈夫的帮助,宇文秋水在婚后第二年,直接留任哈佛大学担任讲师,并在6年后晋升为哈佛大学教授。尽管她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,国内文化圈对她的批评却不少。她认为《金瓶梅》的艺术成就要高于《红楼梦》,这一观点在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,许多文化圈名人纷纷对她进行抨击,甚至有人拿她加入美国国籍的事情大做文章。05尽管争议不断,宇文秋水在古典文学研究上的成果仍备受认可,她与丈夫的研究成果,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。2024年6月,“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”颁给了宇文秋水。希望她今后能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,将中华文化推向国际新高度。信息来源:1、凤凰网《宇文所安与田晓菲》2、环球人物《田晓菲: “《金瓶梅》充满了神性”》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